本文作者:你懂嗎

換熱面積為200的管殼式換熱器選型(管殼式換熱器尺寸標準)

換熱面積為200的管殼式換熱器選型(管殼式換熱器尺寸標準)摘要: 換熱設備換熱器的分類、結構、規格、型號,介質循環的管程或殼程選擇。一、概述在煉油和化工生產中,大多數工藝過程包括加熱、冷卻和冷凝,這些過...

換熱設備換熱器的分類、結構、規格、型號,介質循環的管程或殼程選擇。

一、概述

在煉油和化工生產中,大多數工藝過程包括加熱、冷卻和冷凝,這些過程總稱為熱交換過程。傳熱過程需要一定的設備來完成,使傳熱過程得以進行的設備稱為換熱設備。據統計,煉油廠換熱設備的投資占所有工藝設備總投資的35% ~ 40%,因為大多數化學反應或傳質傳熱過程都與熱量的變化密切相關。比如在反應的過程中,有的會放出熱量,有的會吸收熱量,為了維持反應的持續進行,需要排除多余的熱量或者補充所需的熱量;過程中的一些余熱或廢熱也需要回收利用,以降低成本。此外,生產的石油或化學產品需要冷卻或冷凝,以便儲存和運輸。這些與熱相關的過程都需要使用熱交換設備。熱交換設備是用來達到加熱或冷卻的目的。如果需要加熱的流體和需要冷卻的流體通過熱交換設備進行熱交換,就可以回收熱量,減少冷卻水的消耗。

綜上所述,換熱設備是煉油化工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。換熱設備還廣泛應用于電力、原子能、冶金、食品等工業部門。

二、換熱設備的指標要求

1.效率應該很高。高效率需要較大的傳熱系數,傳熱系數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溫度每變化一次所傳遞的熱量。

2.結構緊湊。為了使換熱器的結構緊湊,要求有較大的比表面積,比表面積是指換熱器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,即傳熱面積與換熱器體積的比值。

3.節約材料。為此,要求小于重量。所謂比重,是指單位傳熱面積消耗的金屬量,即換熱設備總金屬消耗量與傳熱面積的比值。

4.壓降應該很小。設備內流體的流動阻力小,壓力損失小,節省了電能,降低了運行成本。

5.要求結構可靠、制造成本低、安裝維護方便、使用壽命長。

因為完全滿足上述要求是非常困難的,所以已經生產了各種熱交換器來適應各種特定的工藝條件。

三、換熱器的分類

換熱設備的分類 *** 很多,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分類 *** :

1.按用途分類:分為換熱器、冷凝器、蒸發器、加熱器、冷卻器五大類。

1)熱交換器:兩種不同溫度的介質進行熱交換,使一種介質冷卻,另一種介質加熱,以滿足各自的需要。

2)冷凝器:兩種不同溫度的介質進行熱交換,其中一種介質由蒸氣冷凝成液體。

3)蒸發器:與冷凝器的運行相反,兩種介質中的一種由液體蒸發為蒸汽。

4)加熱器:只加熱一種介質來提高溫度。

5)冷卻器:如果熱量沒有被回收,用冷卻劑(如水和空氣)冷卻另一種介質的熱交換器稱為冷卻器。例如,使用空氣作為冷卻劑的熱交換器被稱為空氣冷卻器,或簡稱為空氣冷卻器。

2.按材料分類: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換熱器。

3.按結構分為管殼式換熱器和板式換熱器。

1)管殼式換熱器:其特征在于圓形殼體內安裝有管束。一種介質流經換熱管及其連接部分(稱為殼程)中的通道??煞譃椋焊☆^換熱器、U型管換熱器、套管式換熱器和固定管板換熱器。

2)板式換熱器:由壓制成各種形狀的薄板組成,冷、熱介質分別在相鄰兩板之間流動。常見的板式換熱器有平板換熱器、傘板式換熱器、螺旋板式換熱器和板殼式換熱器。

板式換熱器雖然傳熱效率高,但由于強度低、密封性能差,其應用受到限制。因此,管殼式換熱器廣泛應用于石油和化工行業,并一直作為傳統的換熱器使用。

四、管殼式換熱器的總體結構

1.管殼式換熱器的總體結構和特點。

1)浮頭換熱器

浮頭式換熱器的一端管板是固定的。它與殼體剛性連接,另一端的管板是活動的,不與殼體連接?;顒庸馨宓囊粋瓤偡Q為浮頭,浮頭換熱器的管束可以從殼體中抽出,管外壁便于清洗,管束可以在殼體內自由膨脹和收縮,不存在溫差應力;但結構復雜,成本高,如果浮頭密封不嚴,兩種流體會混合。浮頭式換熱器適用于冷熱流體溫差大(一般冷流入口與熱流入口溫差可達110),介質易結垢,需要清洗的場合。在煉油廠使用的各種管殼式換熱器中,浮頭式最多。

活動管板換熱器

2)固定管板式換熱器

這種換熱器結構簡單,重量輕,成本低。在相同的殼體條件下,它可以比其他類型的管殼式換熱器布置更多的傳熱管。但殼體與管層的溫差不能過大,因為溫差過大會產生較大的熱應力,使管子與管板的連接處松動,造成泄漏。此外,由于這種換熱器的管板是固定的,維修、換管或清洗殼體都很困難。這種換熱器適用于殼程介質不易結垢的場合,或者有結垢可以化學清洗;由于溫差的原因,殼壁和管壁之間的膨脹差異很小,或者殼側壓力不高,但膨脹差異很大。

固定管板換熱器

3)U形管熱交換器

這種換熱器不同于固定管板和浮頭式,只有一塊管板。換熱管為U形,兩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。管板和殼體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。這種換熱器結構簡單,成本低,管束可以在殼體內自由膨脹和收縮,不受溫差應力,還可以拔出清洗,省去了一塊管板。然而,很難清潔U形管的內部,并且不方便更換該管。因為U形彎頭的半徑不能太小,所以它不同于其他管殼式換熱器

相比布管較少,結構不夠緊湊。它適用于冷熱流體溫差較大、管內走清潔不易結垢的高溫、高壓、腐蝕性較大的流體的場合。

U型管換熱器

4)釜式換熱器

這種換熱器的殼體直徑一般為管束直徑的1.5~2.0倍,管束偏置于殼體的下方,液面淹沒管束,使管束上部形成一定的汽液分離空間。此換熱器多用來做蒸發器、精餾塔的重沸器或簡單的廢熱鍋爐。根據需要,管束可以是固定管板型、浮頭型或U型管型。

2、管殼式換熱器的主要組合部件

管殼式換熱器的主要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,殼體和后端結構(包括管束)三部分,詳細分類以及代號(英文字母)如下所示:

換熱器結構代號

換熱器結構代號

3、換熱器型號的表示 ***

換熱器型號表示 ***

現舉例說明:

1)浮頭式換熱器

平蓋管箱,公稱直徑500mm,管程和殼程設計壓力均為1.6MPa,公稱換熱面積54㎡,較高級冷拔換熱管外徑25mm,管長6m,4管程單殼程的浮頭式換熱器。

其型號為:AES500-1.6-54-6/25-4Ⅰ

2)固定管板式換熱器

封頭管箱,公稱直徑700mm,管程設計壓力2.5MPa,殼程設計壓力1.6MPa,公稱換熱面積200 ㎡,較高級冷拔換熱管外徑25mm,管長9m,4管程單殼程的固定管板式換熱器。

其型號為:BEM700-2.5/1.6-200-9/25-4Ⅰ

3)U型管式換熱器

封頭管箱,公稱直徑500mm,管程設計壓力4.0MPa,殼程設計壓力1.6MPa,公稱換熱面積75 ㎡,較高級冷拔換熱管外徑19mm,管長6m,2管程單殼程的U型管式換熱器。

其型號為:BIU500-4.0/1.6-75-6/19-2Ⅰ

4)釜式重沸器

平蓋管箱,管箱內直徑600mm,圓筒內直徑1200mm,管程設計壓力2.5MPa,殼程設計壓力1.0MPa,公稱換熱面積90㎡,普通級冷拔換熱管外徑25mm,管長6m,2管程釜式重沸器。

其型號為:AKT-600/1200-2.5/1.0-90-6/25-2Ⅱ

5)浮頭式冷凝器

封頭管箱,公稱直徑1200mm,管程設計壓力2.5MPa,殼程設計壓力1.0MPa,公稱換熱面積610㎡,普通級冷拔換熱管外徑25mm,管長9m,4管程單殼程的浮頭式冷凝器。

其型號為:B *** 1200-2.5/1.0-610-9/25-4Ⅱ

五、管殼式換熱器的主要零部件

(一)換熱管及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

換熱管是管殼式換熱器的傳熱元件,它直接與兩種介質接觸,所以換熱管的形狀和尺寸對傳熱有很大的影響。小管徑利于承受壓力,因而管壁較薄且在相同的殼徑內可以排列較多的管子,使換熱器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增大、結垢緊湊,單位傳熱面積金屬耗量少,傳熱效率也稍高一些,但制造麻煩,且小直徑管子易結垢,不易清洗。所以一般對清潔流體用小直徑管子,粘性較大的或污染的流體采用大直徑管子。我國管殼式換熱器常用換熱管為:碳鋼、低合金鋼管有Φ19×2、 Φ25×2.5、 Φ38×3、 Φ57×3.5;不銹鋼管有Φ25×2、 Φ38×2.5。

在相同的傳熱面積的情況下,換熱管越長則殼體、封頭的直徑和壁厚就越小,經濟性越好;但換熱管過長,經濟效果不再顯著且清洗、運輸、安裝都不太方便。換熱管的長度規格有1.5、2.0、3.0、4.5、6.0、7.5、9.0、12.0m,在煉油廠所用的換熱器中最常用的是6m管長。換熱管一般都用光管,為了強化傳熱,也可用螺紋管、帶釘管及翅片管。

換熱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有正三角形、轉角正三角形、正方形和轉角正方形等。如圖所示。三角形排管多,結構緊湊,但管外清洗不方便;正方形排管少,結構不夠緊湊,但管外清洗較方便。一般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中多用三角形排列,浮頭式換熱器多用正方形排列。

換熱管排列方式

(二)管板及換熱管的連接

管板一般采用圓形平板,在板上開孔并裝設換熱管,在多管程換熱器中管板上還設置分程隔板。管板還起分隔管程和殼程空間,避免冷熱流體混合的作用。管板與換熱管間可采用脹接、焊接或二者并用的連接方式。

管板與換熱管的脹接連接是利用管子與管板材料的硬度差(選材時管板材料硬度要高于管子材料硬度),使管子在管孔中在脹管器的作用下直徑擴大并產生塑性變形,而管板只產生彈性變形,在脹管后管板在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與管子外表面緊緊貼合在一起,達到密封和緊固連接的目的,如圖所示。脹接連接結構簡單、便于管子更換與修補,但不宜在高溫、高壓下工作。隨著溫度和壓力增高,脹接的密封性和牢固性將逐漸下降。

換熱管與管板脹接

焊接連接是將換熱管的端部與管板焊在一起,這種連接形式工藝簡單、不受管子與管板材料硬度的限制,而且在高溫、高壓下仍能保持良好的連接密封性和牢固性,所以在高溫、高壓下甚至某些壓力并不太高的場合都使用焊接連接,如圖所示。焊接連接的缺點是只在管子端部與管板焊死,而沿管板厚度方向的大部分管段其外壁與管板之間存在環行間隙,在這些間隙中流體不流動,及易造成“間隙腐蝕”,為消除間隙可采用脹接和焊接并用的連接方式。

換熱管與管板焊接

(三)殼體及管板的連接

管殼式換熱器的殼體都是圓筒形的,直徑較小時用無縫鋼管 *** ,直徑較大時用鋼板卷制焊接而成;殼體所用材料及要求與一般的壓力容器相同。不同類型的管殼式換熱器其殼體與管板的連接方式不同,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中,兩端管板均與殼體采用焊接連接,這種連接稱為管板與殼體的不可拆連接;根據管板是否兼作法蘭其結構不同,如圖所示,多數情況下采用管板兼作法蘭的結構。在浮頭式、U形管式換熱器中固定端的管板與殼體采用可拆連接,將管板夾持在殼體法蘭與管箱法蘭之間,這樣便于管束從殼體中抽出進行清洗和維修,如圖所示。

管板兼做管箱法蘭

管板與管箱焊接

管板夾持在殼體法蘭與管箱法蘭之間

(四)管箱

管箱的作用是將進入管程的流體均勻分布到各換熱管,把管內流體匯集在一起送出換熱器。在多管程換熱器中,管箱還可通過設置隔板起分隔作用。管箱結構如圖所示,其中圖(a)適用較清潔的介質,因檢查管子及清洗時只能將管箱整體拆下,故不太方便;圖(b)在管箱上裝有平蓋,只要將平蓋拆下即可進行清洗和檢查,所以工程應用較多,但材料消耗多;圖(c)是將管箱與管板焊成一體,這種結構密封性好,但管箱不能單獨拆下,檢修、清洗都不方便,實際應用較少。

管箱結構

(五)折流板

折流板是設置在殼體內與管束垂直的弓形或圓盤-圓環形平板,如圖所示。安裝折流板迫使殼程流體按照規定的路徑多次橫向穿過管束,既提高了流速又增加了湍流速度,改善了傳熱效果,在臥式換熱器中折流板還可起到支撐管束的作用。但在冷凝器中,由于冷凝傳熱系數與蒸汽在設備中的流動狀態無關,因此不需要設置折流板。

折流板

六、管殼式換熱器流體通過管程或殼程的選擇

1、流體經過換熱器時應走管程還是走殼程,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,不能提出一定的規則。但總的原則是有利傳熱、防止腐蝕、減少阻力、不易結垢、便于清掃。

2、腐蝕性介質走管程,以免使管程和殼程材質都遭到腐蝕。

3、有毒介質走管程,這樣泄漏的機會就少一些。

4、流量小的流體走管程,以便選擇理想的流速,流量大的流體宜走殼程。

5、高溫、高壓流體走管程,因管子直徑較小可承受較高的壓力。

6、容易結垢的流體在固定管板式和浮頭式換熱器中走管程,在U形管式換熱器中走殼程,這樣便于清洗和除垢;若是在冷卻器中,一般是冷卻水走管程、被冷卻流體走殼程。

7、流體的流向對傳熱也有較大的影響,為充分利用同一介質冷熱對流的原理,以提高傳熱效率和減少動力消耗,無論管程還是殼程,當流體被加熱或蒸發時,流向應由下向上;當流體被冷卻或冷凝時應由上向下。

七、換熱設備的操作

無論是冷凝、冷卻器還是加熱器,換熱器的操作必須抓住兩個主要問題,即防止漏油與正確開停。

1、防止漏油:

為防止換熱器因安裝不好而漏油,在開工前必須試壓(用熱水或水蒸汽)。試驗壓力一般應是公稱壓力的1.5倍,但根據現有的設備制造水平似乎太高,可以適當降為更高操作壓的1.25~1.5倍。試壓時重點檢查法蘭接合面和脹口是否漏,檢查內漏的 *** 是重點觀察壓力降的變化。

2、正確開停:

為了延長換熱器壽命和保證平穩操作,必須正確地開停和切換換熱器,使用和切換時應先通冷流(油、水)后通熱流(油、水蒸汽)同時打開放空閥排除器內氣體后關閉放空閥。某些重油換熱器為避免初通入時,重油凝死,故要先通入水蒸汽預熱和掃通,再進行正常切換啟用。停換熱器時,先關熱流,后關冷流,同時進行掃線放油排空??傊?,開時先開冷后開熱;關時先關熱后關冷,其目的都是為了使換熱器逐漸升溫(或降溫),避免由于突然升溫(或降溫)而使換熱器熱脹冷縮,引起漏油或遭到破壞。

換熱器的管程和殼程結構設計內容 高壓換熱器管程設計壓力超過35mpa
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

作者:你懂嗎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huoshuomang.com/post/52202.html發布于 03-12
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你懂嗎

閱讀

發表評論

快捷回復:

評論列表 (暫無評論,18人圍觀)參與討論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